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松陵集序871年 唐 · 皮日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诗有六艺。
其一曰比。
比者。
定物之情状也。
则必谓之才。
才之备者。
于圣为六艺。
于贤为声诗。
噫。
春秋之后。
颂声亡寝。
降及汉氏。
诗道荐作。
然二雅之风。
委而不兴矣。
在诗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之作。
三言者。
曰振振鹭鹭于飞是也。
五言者。
曰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是也。
六言者。
我姑酌彼金罍是也。
七言者。
交交黄鸟止于是也。
九言者。
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是也。
盖古诗率以四言为本。
而汉氏方以五言七言为之也。
其句亦出于周诗。
五言者。
李陵曰携手上河梁是也。
七言者。
汉武曰日月星辰和四时是也。
尔后盛于建安以降。
江左君臣。
得其浮艳。
然诗之六艺微矣。
逮及吾唐开元之世。
易其体为律焉。
始切于俪偶。
拘于声势。
诗云。
觏闵既多。
受侮不少。
其对也工矣。
尧典曰。
声依永。
律和声。
其为律也甚矣。
由汉及唐。
诗之道尽矣。
吾又不知千祀之后。
诗之道止于斯而巳。
即后有变而作者。
不得以知之。
夫才之备者。
犹天地之气乎。
气者止乎一也。
分而为四时。
其为
则煦枯发蘖。
如弃如濩。
百物融洽。
酣人肌骨。
其为
则赫曦朝升。
天地如窑。
草焦木暍。
若燎毛发。
其为
则凉飔高瞥。
若露天骨。
景爽夕清。
神不蔽形。
其为冬。
则霜阵一凄。
万物皆瘁。
云沮日惨。
若惮天责。
夫如是。
岂拘于一哉。
亦变之而已。
人之有才者。
不变则已。
苟变之。
岂异于是乎。
故才之用也。
广之为沧溟。
细之为沟窦。
高之为山岳。
碎之为瓦砾。
美之为西子
恶之为敦洽
壮之为武贲
弱之为处女。
大则八荒之外不可穷。
小则一毫之末不可见。
苟其才如是。
复能善用之。
则庖丁之牛。
扁之轮。
之斤。
不足谓神解也。
噫。
古之士穷达必形于歌咏。
苟欲见乎志。
非文不能宣也。
于是为其词。
词之作。
固不能独善。
必须人以成之。
周公为诗以遗成王
吉甫作诵以赠申伯
诗之酬赠。
其来尚矣。
后每为诗。
必多□□为□咸通七年
兵部令狐员外淮南
中书舍人□□公守毗陵
日休皆以词获幸。
悉蒙以所制命之和。
各□□轴亦有名其守者。
十年。
司谏清河公出牧于吴。
日休为郡奁事。
一月
进士陆龟蒙鲁望者。
以其业见造凡数编。
其才之变。
真天地之气也。
近代称温飞卿李义山为之最。
俾生参之。
未知其孰为之后先也。
代侄合上叶左丞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二、《华阳集》卷二六
藩宣重寄,有严制阃之雄;
草芥微官,获簉曳裾之列。
念五穷之见困,叨一眄以增荣。
仰佩谦光,伏深愧汗。
窃惟自古寒士之或颠踬,必择当世巨公以为依归。
非独慕于风声,殆将希其题拂。
赢粮裹饭,愿见者忘重趼之劳;
拥帚扫门,托迹者有终身之幸。
望光尘于坐客之末,承咳唾于立谈之间。
升济堙沉,奋发枯朽。
是以一荆州之面,封侯至或可轻;
粗知萧颖士之文,仆厮恋而不去。
必将收拾四方奔走之士,宜有超绝一时卓伟之才。
而况道德高于古人,勋名冠于当代。
激昂恩义,慰荐孤平。
傥有哭于途穷,可无望于川纳。
恭惟某官累朝旧德,间世英姿。
温温秉君子之文,挺挺有大臣之节。
词章灏噩,陋班、马以称工;
廊庙经纶,赞皋、夔而并驾。
功存社稷,名在鼎彝。
东山方逸于谢安,南土已思于申伯
绣裳虚宁,将疏三接之恩;
斋钺选贤,先拜十连之宠。
威行外镇,令肃中权。
宽九重宵旰之忧,协千载风云之会。
轻裘缓带,投壶雅歌
泛水依莲,遴集幕中之彦;
披云捲雾,共谈堂上之奇。
曾谓謏闻,敢期殊遇。
方惧旅进而旅退,遽蒙三浴而三薰。
惟大贤无所不容,与其絜也;
故君子信于知己,辄尽布之。
伏念某家贫无以代耕,岁晚乃知向学。
然膏油而继晷,羞篆刻以成文。
谬忝一官,虚甑待瓜时之及;
坐间三载,束装赴桐汭之期。
不图豪夺以成风,遂致孤踪之失路。
望穷阎而却走,追故步以怀惭。
越人弯弓,谈笑者众;
孺子入井,怵惕为谁?
与其抱只影以兴哀,孰若仰宗工而自诉。
朅来弥月,老去惊春。
幸造膺门,猥窃登龙之誉;
载怀祢刺,尚希荐鹗之书。
退念馀生,亦云易与。
苟得效一职而受侏儒之俸,便能食众指而鹪鹩之枝。
李成阴,谅春工之可待;
秕糠犹铸,纳钧造以何难。
誓捐未死之躯,庶答不赀之惠。
南剑雷州萧守翚启乾道四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九、《省斋文稿》卷二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投閒岁久,敢嗟太史之留;
起废恩深,辱在诸侯之选。
念戍期之尚远,通筦记以未遑。
岂谓执谦,特形赞喜。
恭惟某官才猷天禀,学问躬行。
早溥诩于声华,骎发舒于事业。
群公交荐,多绩日宣。
岭海分麾,藉甚桂林之伯;
云山动兴,优哉桐柏之祠。
承宣之誉素高,且睿哲之知弥厚。
好无事职,岂容远慕于杜钦
嘉有良翰,正恐近求于申伯
行趋迅召,平上要津。
某竦听办严,首图廷劳。
惟瞻祈之至切,非颂述之能周。
伯乐川记 盛唐 · 孙逖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二
太原元帅黄门侍郎李公。国之宗盟。
朝之俊德。以元凯之忠肃
兼桓文之节制。戊辰岁秋七月
公以疆埸之事。会幽州长史李公于伯乐川。
王命也。公驾四牡。
锵八鸾。旆旌悠悠。
车轞啴啴。乙未
出于北京戊戌
次于横野。己亥
至于会。封人戒备。
军吏宿设。立会表于高阜。
辟辕门于大荒。渔阳精锐。
太原材力。驷介八百。
徒兵三千。戈如林。
羽若月。少长有礼。
宾主不悖。蚩尤衄其五兵。
若敖惭其六卒。洸洸乎信可以慑穹庐而震高阙也。
于是地主致饩。以昭飨宴之礼。
君子有仪。以训上下之则。
歌蔓草之相遇。笑投壶之失辞。
大庖既盈。酾清有藇。
胥乐周于卒乘。属厌及于舆台。
慈惠之德。于是乎在。
幽州太原。襟带之地。
自河以北。幽州制之。
自河以东。太原制之。
在两军之交。当二境之上。
厥有弃地。皆为旷林。
守之则表里之势全。舍之则候望之路隔。
公料以古今。度其川原。
方略而入觐于王。议工徒而东为此会。
爰究爰度。匪游匪追。
蓐食无再舍之勤。捍掫为一夕之卫。
不愆于素。返旆而旋。
君子谓此会也。能用典矣。
初公之始至太原也。酌于人。
赋于事。以为节用者国之善政。
于是乎减戍卒以宽其征。修备者武之善经。
于是乎致秋集以裒其旅。足食者人之所庇。
于是乎赏屯兵以艾其力。近利者奸之所生。
于是乎禁和籴以惩其弊。然后序山泽之险。
广亭燧之虞。候骑出于长城。
爟火通于大漠。画田定赋。
讲射训驺。蓄信义为国宝。
修德行为战器。行之一年。
军乃有节。边鄙不耸。
龚黄之教也。虽魏绛有和戎之利。
却縠有敦诗之德。申伯之式是南邦。
韩侯之奄受北国。曷云比议。
未足量力。公之与幽州李公也。
义均伯仲。芳若兰茝。
周诸侯以异姓为后。大夫以同官为寮。
入亚六卿。共行司马之法。
出膺九命。俱受元戎之律。
诗曰。维其有之。
是以似之。其二公之谓矣。
不书所会。将何述焉。
扬厥美于万斯年。俾夫来世知二公相见在此川也。
代回添差吴运筦钥启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九二、《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三○
戚侯四姓,既联中秘之华;
部使六条,顾倚上宾之重。
方欲展大僚之敬,乃先勤小牍之恭。
一谦尊光,三复愧感。
恭惟某官器函天粹,材轶人群。
太姒徽音,虽不闻而亦式;
少君高节,岂以贵而自骄。
荣通东壁之图书,暗接西厢之笔橐。
顾肯参联于冰潜,不辞主诺于日畿。
世选尔劳,聊复养脩门之望;
徒得君重,讵真烦细务之亲。
无王事鞅掌之勤,有皇华咨诹之任。
铜龙甲观,生民又望于姜嫄
路马乘车,褒赏谁如于申伯
某凄其纷白,复此依红。
蛙以墟拘,岂是缘青冥之脚;
鱼于川泳,尚或同白水之心。
元氏县庞君清德碑 唐 · 邵混之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四
我国家再誓山河。重悬日月。
明罚敕法。覈名实之故典。
考绩宣力。甄象魏之旧章。
皇道焕炳而时承。帝载缉熙而日用。
德惟善政。政在养人。
若令长子男。铜章墨绶
而尤善最者。可屈指而知。
宣父中都。太公灌邑
童恢责兽。卓茂迁蝗。
男女别途。鬼神息暴。
以今方古。君何让焉。
君姓庞氏。名履温
字若水南安人也。
其先齐逢伯陵之裔。曾祖卿恽。
元勋佐命。功臣第壹等左武侯大将军
封邾国公食实封四百户。
赠幽平燕易妫檀等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谥曰肃
历数虽改。云雷尚屯。
披荆棘者冯吴。佐元功者萧邓。
将盟带砺。画象云台
图兼卫霍之容。仕遂汉光之愿。
畴庸赏懋。食邑论封。
祖同福。并州大都督府司马饶州刺史左卫将军安北都护
外揆望殷。衔珠寄重。
匪亲不拜。匪贤勿居。
皂盖南临。寻振乔卿之誉。
红旌北卷。式标郑吉之能。
考承训。通事舍人郑州司马赞善大夫率更令将作少监
辞令抑扬。纶凤述旨。
题舆叶咏。展骥治中。
洪洞方樟。允供于邦造。
激扬少海。赞裕于摇山。
纯德天资。大材灵降。
龙章凤彩。凝脂点漆。
出忠入孝。游艺依仁。
荒芜四壁。寥廓千丈。
代陪丰沛。亲预葭莩。
翼鳞翰之□□风云之会。汉表有外戚恩泽。
周诗有申伯渭阳。起家补昭文生。
从勋阀也。长安二年明经擢第。
宣州参军。寻授莫州司功参军事。
秩满。丁二亲忧。
痛瘁茔枝。哀酸邻社。
往而不返。杖而后行。
(示衰)禫一年。甫从常调。
开元十九年春会府。遂拜公为此县令
鲁子皋之为政。礼变郕人。
原涉之举能。威行谷口。
庶矣富矣。又何加焉。
导之齐之。非君莫可。
君有善政者七。风雹咸下于属城。
树稼独滋于元氏。其政一也。
顷以阳光暂亢。阴液乖旬。
苗虑螣兴。人或狼顾。
公罄奠圭币。稽颡坛场。
俄而油云四周。膏雨百里。
其政二也。辟土菑畬。
用丁分地。劝东作而播稼。
课西成之铚敛。躬临树艺。
亲载酒醪。故使农服田。
得其实。其政三也。
询知疾苦。所患虚丁。
抚状上陈。应时削。
籍无□税。人获息肩。
其政四也。修职奉符
不为进越。下有郁滞。
必掣肘谕言。每课田租。
时临调赋。宽为限约。
曾无再输。其政五也。
此地俗多懻忮。跕躧弹弦。
素曰难持。更承宽弛。
公整其衔策。谪其权豪。
辄去害偫。悛心敛迹。
其政六也。先县馆宅湫漏。
与百姓杂居。公薄责人佣。
先抽已俸。虽难与虑始。
而可以乐成。其政七也。
是以廉平称职。西河知鲁卫之风。
清俭当官。南土变夷齐之俗。
可大可久。是谓贤人之德。
惟几惟深。以成天下之务。
公仪如绘画。神若转规。
声以闻于震雷。用无待于周月。
惠如春露。吏人不能窥喜温之容。
洁若冬冰。货殖不能动首阳之行。
蓄霜钟于绛府。有感必通。
栖月镜于元台。触形皆照。
邑老谢虔祐等。并乡庭积善。
掾吏安排。行义以达其道。
隐居以求其志。相与族谈城府。
错立康庄。怀德匪舒。
宣风技痒。或叫帝阍而抒美。
或邀使驾而论功。众志恳诚。
如寒附火。于是图徽翠琬。
托懿金声。其词曰。
清风汎滥兮其来。茂宰驰能兮超卓鲁。
鸡犬相闻兮人安堵。一同仰之兮如父母。
听讴谣兮询疾苦。踰属城兮光赵部。
赵部遗风兮多懻忮。君子为之屏奸伪。
化浇浮兮勖以义。邑尊三兮市无二。
政胜残兮仍博施。如水火兮时不匮。
刊石镌金兮远传懿。直为循良兮守名器。
特进左丞相枢密使郑清之金紫光禄大夫右丞相枢密使乔行简再上奏为雷发非时乞赐罢免退伏田里不允不得再有陈请诏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八五、《平斋集》卷一五
《春秋》书三月大雨、震电,夏正月也。
刘向谓雷未可以发而发,阳不能闭阴之象。
故迩者雷发于春始,朕甚惧焉。
丞相与国同其戚休,既夙夜熏心,图答谴告,积阴随霁矣,而犹执咎不自已。
夫敕天之命,惟时惟几,元首股肱,交相儆戒,固应天之实。
然宣王遇灾而惧,侧身修行,讵尝分过于申伯、仲山甫哉?
况今外患未弭,内治未饬,朕方倚丞相如左右手。
其安厥位,懋我政事,以保乂我有夏,穆我天縡,毋轻于奉身而退,以孤朕也。
所请宜不允。
义阳王李公德政碑记 唐 · 董晋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六
唐之元臣曰义阳郡抱真
字太元
开府仪同三司凉州都督河兰鄯廓瓜沙甘肃九州大总管申国公修仁之元孙。
开府仪同三司左武卫大将军永之曾孙。
兵部尚书怀恪之孙。
赠太子太保齐管之子。
蓄河岳之秀。
丛祖考之庆。
克生鸿才。
以左元后。
殊勋茂绩。
可得而称也。
体仁执中。
抱素专直。
威厉霜雪。
气凌云霓。
沉毅足以建功。
宽裕足以安众
召公相武之智。
申伯翊宣之筹。
尚父六韬之奇。
夷吾九合之业。
未及弱冠。
公皆达之。
果为从父兄故相国抱玉所重。
期以远大。
荐于肃宗
汾州别驾
仆固怀恩之平史盗也。
伐虔刘之功。
恣暴虐之性。
不率朝典。
潜怀异图。
公发冲危冠。
愤激忠节。
间道诣阙。
溃其奸谋。
而渠魁疾颠。
汾浒底定。
代宗嘉之。
殿中少监
永泰初又兼御史中丞
充陈郑怀泽潞等五州节度留后
恩光荐及。
辉耀当时。
谦不奉诏。
累有陈说。
上大器之。
泽州刺史侍御史
节度副使巡内五州都团练使
泽人忻忻。
如戴父母。
公虔奉圣旨。
耑精吏职。
一年而流民复田壤辟。
二年而军给人阜。
风俗淳乂。
时属散卒聚钟鼓山
肆其猖狂。
逞其驱劫。
议者请兵逐之。
公谓之曰。
夫人禀元和以生。
奉五常以立。
无不思顺
无不惧逆。
理乱之道。
实由于政。
政和则礼让兴。
仁义著。
政否则刑罚滋。
盗贼起。
使其叛乱。
是德之不修也。
姑务自咎。
岂可加兵。
以祸福之门。
引以开泰之路。
投戈箙矢。
尘簸岩荡。
抚劳加等。
仁风载扬。
遂迁怀州刺史
泽人去思之愤。
凝为愁云。
怀人来苏之庆。
霈若霖雨。
为政未几。
怀亦如泽焉。
天子宠文公之能。
龚遂之美。
节度使司徒公备戎于西。
乃授检校秘书监侍御史权知行军司马
充泽潞节度支度田观察处置使留后
仍知潞州大都督府事。
公以殊恩寄任。
留务浩穰。
徘徊化源。
独与心计。
乃约故实。
财成庶政。
禁暴以安物。
薄赋以养农。
省徭以息孤茕。
均调以资士卒。
孝弟闻于乡党。
学校兴于里闾。
刑戮废于戎行。
鞭扑弛于官署。
阖境之内。
不日而教化焉。
建中元年特授节制。
廉察本道兼领潞州大都督府长史
练勤王之师。
修守土之备。
内劝耕食。
外扬威武
布大君之诚以睦藩镇。
导圣朝之化以释危疑。
由是上泽德以下流。
下情得以上达。
君臣无间。
臻于太和。
公之力也。
属军戎之后。
虫旱为灾。
公请罪神祗。
忧见于色。
精感而飞蝗越境。
诚恳而霖雨应期。
稼穑获全。
异于他郡。
古之循吏。
何以加焉。
公前后历官一十八政。
再为御史中丞尚书常侍
三领郡守
一登亚相
两践端揆
封义阳郡王
食实封六百户
命为承弼。
同平章事
平水土
兼领司空
量宏而深。
智达而朗。
常执谦而惊宠。
不求援以取贵。
起题舆。
登补衮。
简自皇极。
郁为元臣。
非德及苍生
忠贯白日。
则何以臻此。
潞之缁黄耆艾。
诣阙陈情。
愿勒贞石。
帝嘉乃诚。
门下侍郎平章事董晋撰文
以昭其功。
铭曰。
皇矣上帝。
降祚有唐。
蕴粹孕灵。
克生义阳
明明天子。
贤能是奖。
乃命义阳
镇于上党
烈烈义阳
惟国之桢。
屹若崇山
隐如长城。
用极于正。
性根于忠。
英风外驰。
明谟内融。
王度克遵。
惠此罢人。
以德代刑。
散浇为淳。
军以威凶。
雄以定慑。
恢振皇纲。
辅弼天业。
帝曰抱真
允文允武。
俾登鼎铉。
锡之茅土。
名高方召。
道冠申甫
刊石纪功。
用驾终古。
李忠臣右仆射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敕。文昌所以法成象。
端右所以长庶寮。汉则内掌武事。
魏晋或外绥戎政。今之垣翰重任。
勤劳有功。历践六卿
始终一德。必访偫议。
然后当盛选。淮西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工部尚书安州蔡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西平郡王李忠臣
忠厚纯茂。信而可亲。
宽肃静深。通而必正。
备五才之用。有百胜之全。
往者寇孽乱常。关洛多故
爰奋其旅。以先启行。
大城名都。所麾必克。
元凶巨猾。传首相望。
定齐休士。有建威之得隽。
破赵会食。亦淮阴之用奇。
汉东汝南。专制千里。
总三军之号令。兼八使之澄清。
约已抚人。守公遵职。
训师以礼。载宁于戎阃。
庀赋从薄。继入于王府。
四封不耸。一纪于兹。
况忠卫之勋。邦家是赖。
陕郊巡幸。忧国存诚。
能释位以勤王。亦见危而致命。
疾风逾劲。何日忘之。
申伯于蕃。目当褒劝。
韩侯入觐。宜有宠光。
式是南宫。俾崇礼秩。
检校尚书右仆射省事。馀并如故。
令狐彰右仆射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敕。中台万事之会。
端右庶僚之式。所以总详参贰。
恢演协宣。勋德兼崇。
则殊在师长之重。勤劳于外。
则不亲损益之烦。凡命此官。
必书于册。极兹朝选。
用属时贤。滑亳等州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工部尚书持节滑州诸军事滑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霍国公令狐彰
腹心纯臣。忠允明亮
张仲孝友之行。有吉甫文武之才。
秉其直方。资以简厚。
早擅韬略。尤工墨妙。
艰危致命。出入勤王。
中兴之勋。偫帅难尚。
虽骠骑之北至高阙。淮阴之东下井陉
积事度长。抗衡异代。
自受任千里。疆于两河。
靖安军戎。肇正封域。
宏布风教。宣明宪章。
优礼意于文吏。洽仁化于氓俗。
息马论道。让其保塞之劳。
爱人省刑。守我中朝之典。
修职贡。以奉京师
顷者复彼河流。省其役费。
除历年之所病。匪踰月而成功。
开济良谋。东藩是赖。
不忘利国。益见深衷。
予嘉乃休。朝有明劝。
念齐侯之劳赐。同申伯之封赏。
厚其礼秩。允答奉公。
检校尚书右仆射。馀并如故。
太子宾客卢君墓志铭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
上于大臣。
存殁优礼。
若忠厚笃敬。
勤劳有勋。
则锡以追命之册。
延曜耿烈。
使之昭也。
大历五年七月癸酉制。
太子宾客卢正已。
赠太子少保
昔唐虞之际。
龙作纳言
咎繇弼刑。
其在周汉。
申伯于蕃南邦。
召公宅师东郊。
四皓辅翼太子
公尝拜蜀郡长史成都尹剑南节度采访等使大理卿刑部侍郎工部尚书东都留守太子宾客
悉更乎明哲道德。
有馨香于前世之臣所任也。
才难不其然与。
公之作镇也。
元宗自省方复雍。
以千官六宫南北军之从。
留蜀殆二年矣。
而元元给输费苦。
以公往典通义唐安二郡。
以理平迁通州刺史七州采访防禦使
课最。
遂止辇草诏而命之。
翼勤则黜幽。
化源以清。
则偫服庶尹执事之人不欺矣。
糺逖则摄怀。
乱略以宁。
则蛮夷君长异姓侯王从乂矣。
匡困资无。
繇赋既平。
则鳏寡孤独废疾者知所养矣。
旌德训农。
礼让大行。
则三老孝悌乡啬夫知所劝矣。
公之议刑也。
先帝以天下初定。
禁网疏阔。
朝廷郡国。
废革旧章。
于是草具科条。
制刑录三卷。
以成后代法程。
无爽侮。
无佚罚矣。
公之居守也。
自胡马入洛。
三川大残。
乐卫尉
悉无官守。
中台文书。
尽成灰烬。
而白昼大都之中。
剽吏夺金。
杀人横道。
河南尹不能禁。
公以明恕清污俗。
以淳和消沴气。
礼新序旧。
士庶欣欣。
勤懋郎吏
增严屯校。
日引月长。
四方人大和会。
翼翼之颂。
复睹于京师矣。
公之调护也。
储后方建。
迪简首僚。
以孝友閒博。
通明道术而保奉之。
夫大贤济时而不独善。
大才当事而不辞难。
凡所任遇。
皆以国之艰急。
帝所亲信。
而在厥服也。
始以经明。
四佐大邑
三历京掾。
五迁藩镇。
三践台郎
一处右辖
再兼中宪
以至于九卿元戎师宾居守小司寇冬官卿。
公字子宽
本讳元裕
以声协上之尊称。
时方大用。
优诏改锡焉。
曾祖君冑。
虢州参军
王公贞庆。
高尚不仕。
烈考履冰。
左补阙
皆纯古秉哲。
本经辅行。
德类贤续。
以之长世。
公含精于天性之道。
用晦于先物之智。
洞于学。
炳于文。
慈惠而厚。
汪汪洵洵。
未尝简彝。
不校其犯。
禄及疏远。
家无长物。
在贵居陋。
乐而不更。
春秋之飨。
仅致君胙。
宾客之位。
适容宴豆。
浆藿未厌于家食。
稂莠不充于马饩。
及赐告得谢。
安车东归。
天子老臣。
优游惠养。
早达元理
迨兹逾深。
追赠之年。
二月既望
疾甚。
不弛冠带。
安坐超然。
越二十一日甲申
薨于东都循善里之私第。
寿七十有九。
夫人荥阳郡郑氏。
礼仪风教。
乡族宗焉。
澹忘物迁。
静与贞会。
公一其好尚。
偕其贵寿。
亦古人之所难并也。
公薨之前祀八月七日终。
年六十有五。
权厝于新安县龙涧原。
近先茔也。
将祔而定圹有伏泉。
改卜靳坞北里重冈之阳吉。
六年二月己酉乃葬。
是以缓。
嗣子前秘书郎监察御史翰。
一身主祀。
泣尽形遗。
亲友所忧。
言之感涕。
永惟先公夫人。
尝有升堂之拜。
纂扬风烈。
非小子而谁。
铭曰。
五侯九伯。
太公征之。
大辂龙旂。
桓公受之。
子子孙孙。
勿替引之。
前人光明。
公昭之。
天子作师。
公师之。
懿德显猷。
永世则之。
袁尚书相公襄阳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一
皇帝惠慈元元。
夙寤晨兴。
柬求官师。
寄重方国。
癸未诏书以地官淮阳公抚封于汉南
公以全才硕望。
为上所器任。
故命相之初。
公登右辅
维藩之选。
公在东郡
徵还不累月。
而推毂于兹。
中外宣力。
安危注意。
其以导迎休和。
辉耀光明。
恺悌四鬯。
英华外发。
心诚求之。
无不及焉。
洪范之有猷有守。
中庸之不疚不跲。
申伯之柔惠且直。
次公之外宽内明。
皆优为之。
赞画辰告。
节印照路。
汉廷公卿。
留欢不足。
少傅荥阳公。
首为诗文二百言以饯。
荥阳公贵仕三朝。
算秉国成。
巨源之启事。
子房之优佚。
迅发丽则。
如黄钟白珩。
襄岘之风物。
会离之情状。
尽在是矣。
方今尧舜在上。
理臻平明。
罢宰政之臣。
或寄崇元侯
或服在大僚。
然后见南国滔滔之盛。
大廷济济之美。
鄙人以鸿私宽宥。
犹污文昌宫
方谓与公入奉朝请
归联衡轭。
今则命赐倍厚。
岂敢复以少别为怆耶。
曹官诸曹两掖近臣侍继荥阳之唱者。
凡若干篇。
列于左方。
春三月
礼部尚书扶风郡公权德舆载之序。
司徒侍中上柱国北平郡太傅马公行状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
曾祖君才。皇右武候大将军南阳郡
祖珉。皇右钤卫仓曹参军
累赠尚书右仆射。父季龙
皇大同军使岚州刺史幽州经略副使。累赠司空
汝州郏城临汝石台马燧字洵美
年七十。太傅英朗特达。
刚方中正。体苞五常。
致其用以赞皇极。国有二柄。
壮其猷以合神武。终始盛烈。
为唐宗公。原夫代有功德。
延耀储祉。王佐之业。
至公而光。年十四从师讲学。
因辍卷喟然曰。大丈夫当建功立名。
以康济天下。岂能矻矻为章句儒耶。
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与历代君臣大本。
成败大较。忠贤功用。
奇正方略。会其归趣。
妙指诸掌。十九丁内艰
泣血三年。以孝闻。
天宝末安禄山拥幽陵之师南向。
光禄卿贾循为留后。公以书干
劝诛逆将向润容牛庭玠等。然后传檄仗顺。
可覆而取之。疑留不决。
竟及于祸。踰月。
閒行至恒山。时河朔扰攘。
物情恟惧。公方以褒衣长裾。
游谈感激。因其谋而扶义建节者众矣。
宝应中。陈郑节度李凉公抱玉移镇上党
雅知公才。表为晋州赵城
时王师既破史朝义。乃复河洛。
有回鹘可汗之助。因肆暴而归。
以功自负。其强难屈。
节将使上介致饩。皆惧不敢行。
公官方解巾。急病不让。
径诣其垒。申明要约。
气盛词直。虏皆优从。
可汗乃授以旗帜。委之供办。
且曰。有犯禁者。
公其董之。于是藩部肃然。
莫不畏服。后有酋长求赂于公者。
立斩十馀人。可汗大骇。
疾驰出境。安人禁暴之略。
兆于斯矣。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
将相之重。恃父子之勇。
可汗又其子婿也。藉以为援。
将有异图。公密觇其情。
请为之备。初伪范阳节度使李怀仙
与相卫恒定等四帅相继来降。怀恩结为党助。
奏复其职。至是拥众据汾上。
子玚围太原。相卫馈餫。
以相掎角。公至安阳
说其帅曰。怀恩憯刻以逞欲。
其子轻佻而好胜。人人自为计。
坐待帐下之变耳。深陈利病。
劝喻激切。由是感公言。
至涕泣改图。因约怀仙等三人。
奉章献款。既回鹘北归。
怀恩与玚继死。公之明识远略。
皆此类也。本使寻奏改左武卫兵曹参军
太子通事舍人著作郎。以至秘书少监殿中侍御史
转营田节度判官永泰中郑州刺史侍御史
至是颁六条。抚四方。
分忧于上。施惠于下。
时兵食方调。杼轴其空。
乃辟其田亩。均其户版。
每岁一税。百姓便之。
生齿益息。庶物蕃阜。
大历中怀州刺史。其夏大旱。
公以救灾沴莫若修教化。掩骼埋胔。
蠲苛恤隐。使皆得其欲。
而无穷人。端居洁诚。
默以心祷。至七月
稆谷满野。墉亡者襁负而至。
朝廷以阳被边。宜得文武之守。
陇州刺史御史中丞。公乃训州师。
修器备。郡城之西。
有路与蕃境相直。凡二百馀步。
上连峻峰。公乃躬自行视。
塞其蹊隧。功坚力省。
疆场以宁。又置谯门于阨狭之地。
中制扃鐍。上施干橹。
积岁之患。旬日而安。
连帅惮公威望日盛。羁留幕府
因以受代。家居京师者久之。
先皇帝召见。奇其才。
商州刺史御史中丞。未旬日。
河阳三城逐其帅。择可以抚宁之者。
特拜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充河阳城使
是岁大历十年也。夏五月
宋兵马使李灵耀以濮阳叛。俄据浚郊。
国家始务靖人。特屈常宪。
因以节度留后授之。而又结魏师以略东郡
不利。六月
诏公与淮西节度李忠臣夹攻之。时寇锋寖盛。
忠臣每合皆北。将弃师以免者数矣。
公尝激以壮志。或绐之吉梦。
忠臣既惭且愤。引师复还。
先是忠臣军汴南。公军汴北。
每与虏角。所向无前。
初败之于荥泽。又破之于西梁固。
至是灵耀以其勇悍者八千人。号为饿狼营
尽锐来拒。公引戏下决战。
遂胜入郛。时之救兵二万。
距大梁三十里许。公又合诸侯之师。
用奇设伏。以敢死士三千人鼓噪先登。
大败之。魏将军单骑遁去。
灵耀以其徒宵溃。翌日。
馀党以城内八千人降于公。公悉让忠臣。
推而不处。闭垒移疾。
退于坂桥。其士吏卤获。
悉以家财购而复之。大梁之人。
至今知感。履险则忠以尽敌。
成功则让以保身。此又将帅之明哲也。
十二年三月。诏复魏博之地。
诸侯班师。公乃归镇河阳
秋雨暴至。河流决溢。
军吏等具楫棹。请公登舟以避。
公曰。城中凡数十万户。
吾实主之。而苟以一家求安。
所不忍为也。既而人皆感泣。
水不为患。十四年闰五月
皇帝即位。深烛理本。
太原王业所起。国之北门。
非勋德烂然者。不能镇定。
特拜工部尚书御史大夫太原尹北都留守。充河东节度观察等使。
于是修班制。正事典。
险其走集。训其舆师。
讲车徒战阵之法。教金鼓声气之节。
分画之下。变化如神。
自是烽候罢警。匈奴不敢南向而牧矣。
建中二年夏六月。来朝京师
兵部尚书封豳国公
初魏博席伯父之势。而得专地。
既踰年。与东平常山复为从约。
七月。魏以兵三万围邢州
临洺昭义节度使上请公为援。
朝廷许之。十月
公会昭义之师与神策行营兵马使太尉西平王漳州。先是以浚郊之败。
詟公威望。至是以节度之师。
专征伐之任。兵刃完利。
部校训齐。军声大振。
士气益励。魏人又分锐骑。
合恒定李惟岳之众万馀人。于临洺南双冈下树栅以自固。
公自晨至晦。急击大溃。
杀其将杨朝光。时临洺之围。
濠垒四匝。复与昭义鼓行而前。
腹背受敌。飙尘翳景。
士皆决死。凡百馀合。
公自据西濠口。扼其喉以袭破之。
凶徒毙踣。乱相蹂蹈。
收其车重兵械。各数十万。
魏人弃营而遁。邢围迎溃。
上嘉其功。拜尚书右仆射
先是公与军吏约曰。苟戮力成功者。
当竭产以赏。至是悉索家钱与车服臧获等。
奠其价之上下。视其功之薄厚。
散于军中。约五十万。
且曰。苟可以夷患难。
勉师人。赤诚之外。
无非长物。故尽其私积。
贾其馀勇。士皆歔欷感激。
争以效命报焉。优诏褒异。
命史臣书之。且诏有司。
以量入之赋。如其数以复于公。
其毁家佐军。轻费厚下。
皆此类也。三年正月
魏人又乞师于东平恒山。众且四万。
壁于洹水。公曰。
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且以河阳三城。常所训定。
上请为助。有诏从之。
乃建三桥。夹河为垒。
乘变出奇。如环无端。
初则衔枚以趋敌。因乘其未备。
后则雉草以灭火。使计不得用。
然后分锐士飙驰以犯之。而后从之。
获首级者殆半。馀皆走林溺水。
僵尸相属。腥秽川陆。
公愀然曰。是皆平原人也。
彼但暴服之耳。亦既就死。
忍其委骨肉如是耶。使得以族属收瘗。
既而闻者知感。由是洛博二州伪署刺史
各以其地来降。邺魏之閒。
以咫尺之书。招下二十馀城。
朱滔诱其邻帅。复来助寇。
四月。公有魏城之捷。
五月。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封北平郡王。时诸军连捷。
师留且久。或有复其侵地。
则怠于攻取。公具以上闻。
有诏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应援征讨。六月
朱滔渔阳之甲三万。至于城下。
初诸侯有议班师者。公曰。
彼三战三北。假息孤城。
且宿兵十万。闻援强而退。
纵敌生患。何以复命于朝廷耶。
既而偫帅相励。皆百其勇。
七月。加魏州大都督府长史
仍充魏博澶相四州节度招讨等使。四年二月
又败之于成安。魏军退于馆陶
深壁以自固。以十月盗臣窃发。
銮辂狩于近郊。公忠愤逾逼。
密图方略怀光统朔方之旅。
乘归心以赴难。公齧臂伏泣。
以大节感动之。时朱滔招连北虏。
边鄙日耸。公谓诸将曰。
夙驾整旅。以扈属车。
人臣之分也。傥北都不守。
即两河三川摇矣。岂行师捍患之义也耶。
乃还太原。遣行军司马王权统锐骑五千。
监军使者赴行在所。又令男汇与大将等男各一人赴焉。
军食禄赐。器备服用。
一以条奏。献于行宫。
公初旋师也。以晋阳大卤。
用武之地。北蕃东夏
且有外虞。而都城之东。
平坦受敌。乃股引汾晋二川。
涨为平湖。能顺地泐。
以导水势。守陴者岁减其役。
滨河者日厚其生。而又广堤浚池。
密树如织。金汤自固。
板干不勤。其明智善利之及人也如此。
公自出车累岁。功捷相继。
而军中衣食。多出寇境。
河东之人。省调给馈餫之劳。
岁减其赋。封内相贺。
因中贵人以闻。愿刻金石。
诏从其请。公避名不伐。
恳疏方止。其劳谦之词。
邦人诵之。此所以尊而光。
晦而彰者也。公常揣摩诸侯。
开导功善。能通其变。
以诱其衷。尽益友之直谅。
启纯臣之志略。因所以建大顺立大勋者有焉。
兴元元年二月李怀光贪天犯上。
衡连逆泚。胁其人以河中叛。
公威声素振。壤地相接。
支郡属城。降者继至。
秋七月。皇帝既平大盗。
乃清宫庙。加河东保宁奉诚等军行营副元帅
有诏许公与诸军同讨河中九月既望
师及于绛。伪刺史王克同弃城而遁。
馀党来降。分徇下县。
进军宝鼎。斩其将徐伯文
先是怀光之师。勇于豨突。
至是获甲首千数。凶徒夺气矣。
贞元元年六月。公以军国大要。
非表章所尽。释位来朝。
亲禀睿略。乃屈指成算。
请三旬刍粟以平之。秋七月
河中节度使侍中咸宁王及同华邠宁之师次于长春宫。公以单骑傅于城下。
召贼将徐廷光。西向受命。
且以君恩喻之曰。兵兴以来。
逾三十年。而朔方之师。
最为忠力。今乘时自效。
若建瓴水。岂甘心啬祸。
终污锋刃耶。开陈逆顺。
声泣交感。又曰。
跬步之内。矢石所及。
若决为匪人。亦在今日。
因披襟直前当之。廷光頫伏拜泣。
莫敢仰视。抗词未毕。
坚壁洞开。公径入抚安
奉宣皇泽。于是城中周呼曰。
吾等复为王人矣。八月
公与咸宁合军而东。至于焦离堡。
降其将尉圭。乃次河中。
阵于城下。怀光传首。
其众请命。是举也。
不劳师献功。如其平素。
就加侍中。归镇北都。
三年二月。来朝京师
寇戎既清。乞罢藩镇。
六月拜司徒侍中。诏有司具仪法册命。
礼赐备厚。昭德报功。
人臣荣之。屯师河中也。
武节度杜希全献体要八章。上因著君臣箴以赐之。
公奉表陈贺。上又赐公宸扆台衡铭各一首。
公令男畅诣阙谢恩。并请楬而书之于起义堂之侧。
诏下优荅。其略曰。
卿有吁谟济代之诚。保衡辅朕之志。
情之所尚。遂饰以词。
比夫盘盂自铭。亦冀辅佐同德
遂许刻石。兼赐题额。
宠渥之盛。冠耀当时。
五年九月。尝与故太尉西平王同对于别殿。
上曰。卿二人与朕休戚是同。
各赐图形麟阁。并御制文。
皇太子书于阁壁。至于君使臣
臣事君。选贤与能之盛。
尽忠作宪之绩。焕乎天文。
与日月并明矣。九年十月
公以足疾。久阙朝请
因至中书。奉表起居。
召对拜舞。手误至地。
上惊。遽自起以接之。
公惭惶跼蹐。感甚以泣。
上曰。元首股肱。
本为同体。卿之疾痛。
何异朕身。乃遣中使梁怀干扶掖下殿。
十一年二月。以年及悬车。
再表让侍中。优诏敦奖。
终不得请。八月十七日
薨于安邑里私第。皇帝震悼。
不视朝四日。先是诏宰臣诣宅问疾。
御医禁方。旁午于途。
疾剧遗表。指陈边事。
纯诚至公。言不及私。
薨之明日。诏赠太傅
又诏文武百寮。就宅吊哭。
京兆尹护丧。万年令为副。
司农卿吴王巘充吊祭使鸿胪少卿王权为副。
赙赠绢二千匹。布五百端。
米粟二千石二十七日
太常卿裴郁副使少府少监路恕备礼持节册命。上所以待大臣之礼备矣。
惟公始以文史参佐。至于牧守师帅
功业见乎变。德刑焯于时。
所以顺天明。从君命。
布皇泽。宣国威。
能竭忠力。而为藩卫。
理军如家。驭下以诚。
拊循厚而士励。法禁明而众整。
誓师鞠旅。皆乐为用。
料敌致胜。如在彀中。
此战之所由克也。凡再分兵符。
而三破剧贼。开相府十四年以上。
公居中者九年。至于尽沃心之言。
当注意之重。密启诡词。
人莫得而知之。昔舜之官人也。
卨作司徒。龙作纳言
惟公居之。周之命将也。
方叔元老。申伯于藩。
公嗣之。加以冯异之推功。
赵奢之飨士。子囊之城
文子之不属其子。惟公备之。
故岁时为饎。追远盛公侯之礼。
会朝鸣玉。拜后联卿士之荣。
公之展孝也。公之教忠也。
凡自府辟。多为国华。
登中朝以润王度。分外阃而贞师律。
公之知人也。公之举善也。
洪范之乂用三德。向用五福。
惜公不踰期颐。其他则无不及也。
德舆左补阙三岁而为右史掖垣之属。
备承功烈。褒奖之礼。
获奉命书。今先远有期。
祖载将及。易其名者
敢告有司。谨状。
贞元十一年十月十六日宣德郎起居舍人知制诰云骑尉权德舆谨上尚书考功
建侯行师。先王之所以惩不恪也。
考行尊名。先王之所以劝人臣也。
谨按故司徒侍中上柱国北平郡太傅马公。勤劳王家。
功德茂盛。其谋猷合于君。
其忠利加于人。用登公相
以殿邦国。今体魄则降。
日月有时。敢录实行。
请徵谥法。谨上。
祷聪明山记 唐 · 卢顼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七
明山之神。盖俶落上古。
不知其始兴也。若曰福善祸淫之谓聪。
降祥毓物之谓明。美称备焉。
取名斯在。观夫偫山逶迤自西北。
而兹镇秀拔。屹临东夏。
岱宗于远邑。延旭日于高标。
豁开广平。千里如砥。
灵源森麓。回合窈冥。
禳祈必徵。肸蚃如睹。
祀典曰。山川邱陵。
能出云为风雨。有功及物曰神。
诸侯在其地则祭。元和丙戌岁
右仆射范阳王总戎之三年。诏自上党抚巡东封。
登车誓师。顜若画一。
万旅齐列。千轮比冲。
振荡林峦。翩翻旆旌。
雷动云驰。不闻人声。
公清明在躬。文武是宪。
翼圣济俗。宣威靖难。
申伯旋谢。太公祖齐。
华夏具瞻。今古荣观。
仲月生魄。至于兹山。
斋庄庙庭。躬执祀事。
于是大备椌楬。毕陈牺牲。
神之格斯。歆我明德。
君子曰。惟精诚通乎神。
惟聪明应乎人。天地交泰而贤人用。
神人和叶而茂勋立。公之举也。
神之助也。不然。
何年祀未几。而变化神速臻于是耶。
故诗曰。天降时雨。
山川出云。又曰。
赫赫厥声。濯濯厥灵。
其在于公乎。顼谬职分符。
今逾一纪。获奉威命。
旧邦惟新。黎庶其苏。
邦家之庆。祝公寿考。
永固河山。夫言而无文。
行之不远。乃刻石以纪。
传于后人。自公及监军使幕客郡守列将等。
咸载名氏云。元和四年七月九日记。
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墓志铭 中唐 · 令狐峘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四
正议大夫太子右庶子史馆修撰上柱国晋昌县开国男令狐峘述。
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君子极深而研几。
不出户而制动。
行诸已而驭化。
其惟圣德乎。
唐名臣司徒鲁郡文忠公颜公
奉大顺为元功。
建大节为至忠。
以安横流。
以纽颓纲。
秉是一心。
祇事四朝。
今上兴元元年八月三日
蹈危致命。
薨于蔡州之难。
贞元二年春
蔡州
冬十一月二旬有三日
嗣子栎阳秘书省正字硕。
衔恤奉丧。
归葬于万年县之旧原。
皇帝彻悬震悼。
乃册赠上公
诏有司具鼓吹羽仪。
送于墓所。
中谒者吊祭。
赠钱五十万。
三百石。
太常考行诔德。
谥曰文忠
凡厥士庶。
暨方侯伯。
识与不识。
晞声想形。
莫不惕然创焉。
感慕思齐。
为人子者益孝。
为人臣者益忠。
为人弟者益顺。
为人吏者益敬。
有以见盛德之仪型也。
公讳真卿
字清臣
琅琊临沂人
孔宣父之门人曰回。
好学知机。
道亚圣人。
公其后也。
五代祖之推。
北齐黄门侍郎
为海内大儒。
著家训稽圣赋冤魂志及文集。
藏在书府。
历代传之。
高祖思鲁。
亦儒行。
仕我太宗
掌记秦府。
列于国史。
曾祖勤礼。
著作郎宏文馆学士
祖昭甫。
晋曹二王侍读
华州刺史
考惟贞。
薛王友
赠太子少保
储和葆冲。
是感间气。
用集于我公。
公受天纯休。
克广前烈。
识度元远。
节行不偫。
早孤。
太夫人殷氏。
躬自训育。
公承奉慈颜。
幼有老成之量。
家贫屡空。
布衣粝食。
不改其乐。
馀力务学。
甘味道艺。
五经微言。
及百氏精理。
无所不究。
既闻之。
必行之。
尤工文词。
善隶书。
书格劲逸。
抗行钟张。
弱冠进士出身。
寻判入高第。
秘书省校书郎
天宝初制策甲科。
作尉醴泉
又以八使表能。
迁于长安
未几。
监察御史
荐承诏旨。
巡抚河陇。
曾至五原
有冤讼久而不决。
公理之得情。
郡人悦服。
时方炎亢。
而甘泽澍焉。
巷俗谣言。
谓之御史雨。
又士族有斁于名教者。
朝臣有侮于宪度者。
公悉弹奏。
正以礼法。
宪纲震肃。
朝旨嘉焉。
武部员外郎
宰臣杨国忠以外戚登庸。
恶不附已者。
出为平原太守
公性本宏裕。
及到官。
推是道也。
以临其人。
躬疾苦以劝义。
征徭以劝学。
令不肃而信行。
教不敷而化洽。
十四年。
贼臣安禄山豕突蚁动。
逆常干纪。
徵师矫命。
自蓟长驱。
公血愤中激。
乃宣言曰。
焉有人臣。
忍容巨逆。
必当竭节。
龚行天讨。
会郡中方集静塞军屯丁三千馀人。
公因之。
又召境内举武艺者。
仍发财募义勇之士。
未踰旬。
成万人军。
于是戒严固守。
仍表其状。
是时海内承平。
禄山窃发。
两河之间。
未有奉章表者。
禄山洛阳
留守李憕中丞卢奕御史蒋清
以三人之首。
传胁河北列郡。
平原
公斩其使。
收三人之首。
哭而葬之。
遂有表上闻。
元宗每朝以薄俗罪已。
及得公表大悦。
称叹者久之。
顾谓左右曰。
真卿何如人。
而所为乃得尔。
因就拜户部侍郎
兼领平原
又加河北采访招讨使
仍赐以诏书云。
卿之一门。
义冠千古。
由是公之德声。
震于天下。
时公从父兄常太守杲卿
同公建义
愤激于衷。
生缚贼将何千年高邈。
献于阙下。
遂通太原之路。
忠烈之风。
出于一门。
诗云。
孝子不匮。
永锡尔类。
夫忠臣亦如之。
是时渔阳太守卢全诚济南太守李随清河长史王怀景城司马李炜
各拥兵数千。
或至万人。
以附于公。
邺郡太守王焘
禄山移摄河间
掾吏李奂斩伪署河间长史杜暮睦。
河间众归于公。
北海太守贺兰进明率精锐五千济河。
有诏助公讨伐。
自是仁者赴仁。
义者赴义。
勇者不敢爱其力。
智者不敢秘其谋。
清河词客李萼
少年有志。
献奇于公。
以通邻好。
增补军实。
殿中侍御史沈震盐山穆宁武邑尉李铣清河主簿张澹贾戢。
各抒器能。
参赞成务。
公以长事进明。
众同甘苦。
莫不毕力。
能公之役。
贼帅袁知泰。
恃众犯我聊城之西。
二鼓而破之。
获斩万计。
其时河朔一十七郡。
同日向愿。
进兵二十万。
横绝燕楚。
旁贯井陉
土门
太原
河北节度使李光弼方节度使郭子仪得横行河朔
常山赵二郡。
大破贼帅史思明嘉山
皆公之由也。
推诚无私。
信及旁郡。
平卢将刘正臣渔阳来归。
公以渔阳贼之本根。
欲坚其意。
乃割爱子颇。
令越海与正臣通问。
兼遣军资十有馀万。
俄而寇陷京师
驾在灵武
往来传置
梗圯不通。
公以帛书表章。
封于蜡丸内。
俾健步宵行昼伏。
四远以闻。
因奉诏。
肃宗即位之初。
遣使乘驿。
布于江淮
王命再通。
繄兹是赖。
又迁工部尚书御史大夫
采访招讨等使如故。
其年冬十月
贼将尹子奇史思明等。
以劲兵十万。
发自燕南。
先陷沧瀛。
次陵德棣。
猛若燎火。
冲如决防。
公内无兼月之蓄。
外绝同盟之援。
度势量力。
义无幸给。
不敢委身待擒。
贻国之耻。
遂与麾下归于凤翔。
有诏迁宪部尚书
寻兼御史大夫
西京平。
思复旧章。
屡进谠议。
触鳞忤旨。
竟不久留。
出为冯翊太守
蒲州刺史
充本州防禦使
又为酷吏所搆。
饶州刺史
升州刺史
充浙西节度使
刘展在于睢阳
反状己萌。
公乃饬偏师
利五刃。
水陆战备。
以时增修。
都统使李峘奏。
以为过防骇众。
肃宗有诏。
追拜刑部侍郎
进爵县公
寻而刘展陵陷江淮
李峘败绩奔走。
时之议者。
皆多公之先觉。
之沮计焉。
御史中丞敬羽
诈佞取恩。
恶公刚直。
以谤语阴中之。
天威赫然。
责命斯极。
蓬州长史
代宗即位
利州刺史
未之任。
徵拜户部侍郎
吏部侍郎
银青光禄大夫
金紫光禄大夫
江陵尹兼御史大夫
荆南节度观察使
未辞阙而銮舆幸陕州
公扈跸行在。
尚书右丞
及还京。
刑部尚书
续兼御史大夫
充朔方宣慰使
进封鲁郡公
食邑二千户
宰臣元载
怙权专政。
每有公议。
正言引经。
不为之屈。
指擿将如规之。
心衔色忿。
蓄而将发者数四矣。
会摄享太庙。
诬以祭器不修。
启于宰臣
因奏公谤讟时政。
峡州别驾
未到任。
吉州别驾
抚州刺史
湖州刺史
政尚清净。
长孤养耆。
彻备隍。
式廉明。
进吏事。
特责大旨而已。
郡人悦之。
立碑颂德。
而耽嗜文籍。
卷不释手。
初在德州
尝著韵海镜源。
遭难而止。
至是乃延集文士
纂而成文。
古今文字该于理者。
摭华撮要。
罔有不备。
为三百六十卷。
以其包荒万汇。
其广如海。
自末寻源。
照之如镜。
遂以名之。
又著吴兴集十卷。
庐陵集十卷。
临川集十卷。
并行于代。
大历末
奸臣伏诛。
宰臣杨绾常衮举公旧德。
宜在中朝。
徵拜刑部尚书
公乃奏上所著韵海镜源。
帝嘉之。
藏于集贤书院及秘阁
公前后三领大司寇
以年老辞荣。
上爱其才。
吏部尚书
汰九流。
用正庶官。
代宗晏驾。
朝廷以公鸿儒。
详练典故。
举充礼仪使
祗护陵寝。
率礼无违。
光禄大夫太子少师
使如故。
著礼仪集十卷。
上方倚以为相。
为权臣所忌。
太子太师
外示崇高
实以散地处之也。
建中四年
贼臣李希烈阻兵淮右。
诏公奉使宣慰。
豺狼方炽。
或谕公逗遛以需。
公曰。
君命也。
焉避之。
既见希烈
奉宣朝旨。
词不屈。
志不挠。
贼党乃交刃胁之。
慢骂不逊。
公视之凛如。
责以悖逆。
希烈不敢亢逼而退。
久之。
置酒大会。
将饯公复命。
行有时矣。
遇叛臣李元平陷我汝海
委质贼庭。
公于座上数其背恩。
厉气叱责。
叛者惭赧。
密以异语动于希烈
希烈意变。
遂执公。
囚于官舍。
防以甲士。
或掘阱于侧。
或积薪于前。
或绐以瘗填。
或许以焚烁。
虐毒万计。
期公毁节。
公谓之曰。
愿假一剑。
岂劳多端。
服义而终。
乃其所也。
贼竟不敢逼。
贞元初
希烈汝州
是时公幽辱已三岁矣。
度必不全。
乃自为墓志。
以见其志。
是年遇害于汝州龙兴寺
春秋七十有六。
自登朝及作藩牧。
常以安君厚俗为务。
奖善伐恶为志。
言非至公。
不发于口。
事非直道。
不几于心。
植操则夷齐之高也。
理戎则羊陆之仁也。
当朝则汲黯之正也。
莅下则廉范之通也。
蕴是具美。
行乎至俭。
强暴莫敢冲。
千飙不能动。
大义久废。
公起之。
醇风久醨。
公还之。
非贤人之业。
何以臻此。
然虚已下士
不以名位自高。
苟有道者
蓬门鹑衣。
必与抗礼。
平原
尝荐安陵处士张镐公辅之量。
数年间位列鼎司
论者称之。
善与人交。
执友之子。
义均甥侄。
介操所至。
不迁其守。
刚而中礼。
介而容众。
静而无闷。
动而有光。
便于已。
希权倖不为也。
君有命。
蹈汤火不辞也。
心在弭乱不在功。
志图报国不图生。
故其杀身成仁。
视死如归。
虽汉之龚胜
魏之王经
无以加焉。
昔卫铭孔悝
鲁颂僖公
在礼经。
形于雅什。
佥以为公之事君事亲。
爱敬直清。
跬步不忘。
德充也。
服义戴仁。
颠沛以之。
行极也。
探赜儒府。
述古立言。
文经也。
勤劳王家。
靖难安仁
武功也。
颂声不昭。
后嗣何观。
于是故吏庐州刺史李萼
乃刊石建碑。
旌于不朽。
尝参公会府
公卿之末。
备位史臣。
俾赞丕烈。
永示将来。
敢竭不才。
恭述所闻。
铭曰。
天祚圣唐。
降贤救时。
烈烈鲁公
毓德应期。
岩峙玉镇。
伊傅之师。
文武忠信。
天子是毗。
亦既升朝。
侃然正色。
润我王度
作藩于德。
贼为豺虺。
流虿下国。
公饬王旅。
殄扫妖慝。
解纷以和。
柔逆以忠。
万里狂飙。
半为淳风。
君子知微。
遇变则通。
全我庶人。
入奉宸聪。
副丞相
是司喉舌。
周旋七命。
内外胥悦。
营营青蝇。
不害其洁。
危行言孙。
保兹明哲。
用启土宇。
于鲁。
式是百辟。
彝伦攸叙。
乱靡有定。
盗扰淮浦
帝曰汝贤。
代予宣抚
孰不怀忠。
处死难之。
于赫我公。
视险若夷。
猛兽龂龂。
履之不疑。
扇彼薄俗。
惟缉惟熙。
昔在申伯
作藩周室。
诗人歌颂。
尚播声律。
矧我文忠
人之纪纲。
功侔四时。
节贯雪霜。
焕乎立言。
殁而弥彰。
日居月诸。
垂范无疆。
杜佑表请致仕诏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九
卿量包久大。器茂中和。
事君推一德之诚。与物全四时之信。
登于台阁。则万事问于胡公
守在方隅。则四国宗于申伯
举其实行。是可专徽。
顷者殷忧在辰。总录攸重。
金瓯作镇。群情穆然。
玉铉是司。庶官咸事。
朕涉理犹浅。惟贤是图。
遽陈请老之章。将辍弼予之道。
一一省览。良为怃然。
用舍之閒。慎重斯在。
谓雅志之难夺。岂余衷之可移。
是用徵尚德之前经。酌优贤之故实。
去烦就。免以职业之勤。
置几乘车。优其筋力之体。
卿宜起今巳后。每月之内。
常三两度入朝。便至中书
商量军国事务。亦冀延于内殿。
沃朕虚心。如此。
则居多暇辰。退可以吐纳颐志。
参大政。进可以偃息藩寮。
灵寿将置于上庠。桑梓岂违于下杜
卿仍以朕此意。宣示百寮。
庶乎君臣作合之期。乾坤交泰之义。
无愧前列。永贻后昆。
致仕之词。即宜断表。
高士廉改封申国公文 唐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九
维贞观某年月日甲子。皇帝若曰。
于戏。昔周建五等。
汉班六条。经邦之制既宏。
载祀之祚惟永。是以樊侯申伯
功成藩翰。乔卿叔节
绩宣刺举。惟尔特进吏部尚书许国公高士廉
识宇宏正。风鉴秀激。
地惟姻戚。才称栋干。
云雷在运。参霸图于艰难。
龟鼎有归。奉王猷于献替。
廊庙推重。缙绅伫德。
总方牧之寄。胜残播美。
铨衡之职。得人流咏。
固巳声高多士。功书太常
桐柏作镇。长淮设险。
形胜之地。允属勋贤。
是用命尔为使持节申州诸军事申州刺史改封申国公
传之子孙。世为唐辅。
往钦哉。率循典礼。
勉固诚节。垂裕来叶。
以保黎庶。可不慎欤。
代通王制置1169年3月 南宋 · 王质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雪山集》卷九 创作地点:湖北省武汉市
奠坤轴于西维,蔼著金城之誉;
奉云章于北阙,遄归玉笋之班。
停鹢首于江干,望斗标于天末,双鲤惊传于尺素,五云喜近于三台
恭惟某官千载伟人,万夫重望。
大圭不琢,质涵天地之纯;
黄钟为宫,气韫阴阳之正。
文彩步汉唐之上,风流及晋宋之间。
峙冰玉于螭坳,见之属目;
演丝纶于凤闼,闻者动心。
四方于申伯之宣,九命作周官之牧,幅员万里,欢喜一辞。
身留玉垒之偏,声彻剑关之外。
版图尽入,见黄河天上之源;
钲鼓不惊,下滴博云间之戍。
总蜀部才几于再闰,兼武侯仅数于两人,尚韬游刃之馀,未及叩囊之底。
戎行小驻,镇昆崙万国之西;
册拜殊荣,将特进群公之表。
某久沦潮海,绝望盛明,偶叨半之分符,适际介圭之入觐。
紫芝之眉宇,昔尝睹于英资;
望芙蓉之旌旗,今再逢于仙驭。
崧高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六、《柯山集拾遗》卷一一、《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一七
崧高》之所序,止于「建国亲诸侯,褒赏申伯」。
《韩奕》之所序,止于「能锡命诸侯」。
武王之盛时,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朝觐会同,无敢失时,征伐侵讨,莫不如志,爵赏有度,锡命有礼。
夫岂以为盛哉,天子之事固若是也。
一不能是,则乱而已矣。
宣王之所能,乃止于褒赏申伯,锡命韩侯,而诗人美之如是者,盖周至厉王而乱极矣,王室衰微,诸侯肆行,王且不能有国矣,而况能建国乎?
诸侯背叛,搆怨连祸,而况能亲诸侯乎?
赏命不行乎上,则褒赏申伯为可美也;
锡命不行乎下,则锡命韩侯为可善也。
天下出于大乱衰微之后,而宣王能振之以行天下之事,则虽未能甚盛极美,足以比隆先王,而苟无大乱衰微之辱,则是亦可道也。
扬子曰:「习治则伤始乱也,习乱则好始治也」。
宣王之初,可谓习乱矣,而宣王始能行天下之职,诗人为乐其始治而好之,此所以美之而不计其善之大小也。
饥者甘食,渴者甘饮,虽非饮食之正,亦足以无饥渴之害也。
是诗曰:「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而序之所称止于申伯,盖褒赏之事止于申伯而已。
宣王在廷之臣,若方叔、召虎、韩侯、张仲,皆贤者,而所称止于「惟申及甫」,何也?
申伯得所,出此二人者,皆主崧岳者之后故也。
「四国于蕃」,则内足以蕃蔽王室;
「四方于宣」,则外足以宣播王政。
四国有所界,内也;
四方无所限,外也。
《民劳》曰:「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则中国者,四国也;
四方,外也。
故先中国而后四方,则四国为内可知也。
又曰:「惠此京师,以绥四国」者,盖四国比四方为内,而比京师为外,盖京师者王所都而已,故其言如此。
又曰:「揉此万邦,闻于四国」。
万邦外而远者,柔之而已,未必闻。
四国内而迩者,亲闻其政矣,其能揉之可知也。
「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路车乘马」,叙其物止于如此,而《韩奕》所叙,自「淑旂绥章,簟茀错衡,玄衮赤舄,钩膺镂锡,鞟鞃浅幭,鞗革金厄」,其详如此,何也?
盖《韩奕》所美止于锡命,故诗称其所以锡之之物详。
崧高》方言能建国亲诸侯,而因及其礼命之物,故不嫌于略也。
柔者嫌于无立,不能刚而有立,则其为柔惠也,挠而已矣。
夫惟柔惠且直者,外柔顺而内不挠者也。
夫直者所以为无挠也。
《烝民》称仲山甫之德曰:「柔嘉维则」。
嘉者有礼,则者有制。
夫维柔而无过乎礼,而行之有制,故不嫌于挠,而其意亦与此同也。
景灵宫使昭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侍中上柱国金乡郡开国公曹佾南郊加食邑制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五九、《郧溪集》卷二
门下:朕抚皇器之初,揽紫庭之议。
在汉则即位而见祖,于唐则逾年而命郊。
钦维真庙之绍休,亦建泰坛而肇祀。
余昧德,敢废彝经?
载探越绋之文,恭敕射牲之典,维天锡羡,与尔共縻。
具官某体醇茂之姿,涵夷雅之量。
燕山纪伐,庙藏累世之勋;
沙麓储,家擅外姻之贵。
适黄钟之萌气,饬苍辂以报天。
阳燎升而精意孚,俎豆彻而美祥兆。
溢为嘉泽,灿若褒章。
有懿号以茂功,有丰租以陪邑。
于戏!
宝鼎神策,灵符方赐于汉庭;
乘马路车,显命宜褒于申伯
兹实上穹之况,匪曰冲人之私。
元舅勿辞,往践宠数。
可。